查看原文
其他

初次见你,满“新”欢“西” | 广西大学知多少

等你来的 广西大学研究生会 2024-05-05

初|次|见|你

满|“新”|欢|“西”

广西大学知多少


    进

    西

    大



亲爱的小伙伴们,开学季就要到了,大家即将迈入广西大学美丽的校园,成为优秀的2022级研究生!

关于广西大学,大家又了解多少呢?金秋九月,丹桂飘香,这所屹立于八桂大地、百年名校的光辉历程里将要书写属于你们的一页。初次见你,满“新”欢“西”!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起走进广西大学的故事里吧。



01

风雨九十载



毛|泽|东|主|席|题|校|名


八桂之南、边海之交、邕江之畔、绿城之中。广西大学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广西大学成立于1928年初春的梧州,基建施工历时半年。在盛大的开学典礼上,素有“北蔡南马”之誉的教育家马君武先生被聘为第一任校长。上任伊始,他就给广西大学提出了“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立校宗旨。校址设在梧州市河西区蝴蝶山,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



时局动荡,在粤桂战争的冲击下,仅开办一年的广西大学不得已停办。辗转历经多次停办风波后,最终于1931年5月,广西第一所高等教育学校才得以重新复校办学。

1931年至1936年间,广西大学的根基逐渐扎牢,办学规模与日俱增,马君武先生倾尽心力办学,逐渐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具备高知识储备的毕业生,广西大学的规模也逐渐壮大,教室、学生宿舍、学院大楼等等校内办学设施逐步建立起来,广西才开始真正拥有一所可教授现代化教育的高等学校。


好景不长,1936年至1939年间,我国不断受日寇侵扰,国内外形势动荡。为避免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对广西的高等教育事业造成毁灭性打击,邻近沿海的广西大学从梧州蝴山迁至桂林雁山,并将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并为广西大学文法学院,广西大学从理、工、农三个学院扩充为理、工、农、医、文法五大学院,学校规模和学科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全面抗战开始两年后,许多外省优秀青年流亡桂林,广西大学的学生来源和师资来源急剧扩大,其原来的省立性质已经无法容纳广西大学的发展。

随着教师及学生资源的愈发膨胀,1939年8月2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420次院会通过决议,将省立广西大学自本年下学期起改为国立广西大学,9月5日,教育部颁发《广西省立广西大学改为国立广西大学办法》,任命马君武为国立广西大学校长。广西大学一度成为当时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高等学校之一,为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培养了许许多多立志救国的高素质人才。


1940年8月1日,一代宗师马君武校长在桂林雁山校区病逝。至此刚刚更名为国立广西大学正散发蓬勃生机的又经历了三次更换校长的风波。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战略防御期,抗日烽火一度直逼桂林,日寇飞机对桂林不时进行轰炸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

万幸抗战时期,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李达、王力、千家驹、梁漱溟、卢鹤绂、陈焕镛、施汝为、汪振儒、李运华、刘仙洲、纪育沣、熊得山、张映南、张志让、盛成、焦菊隐等一批名家曾在广西大学任教。在这些知名学者以身作则的带领下,广西大学师生克服了许多艰难困境,取得了许多的科研成就。


1944年夏,日寇南侵,长沙、衡阳相继沦陷,广西告急,西大提前放假疏散。9月,学校迁至融县。11月,柳州进入战时状态,学校再迁至贵州榕江

经历抗日战争的洗礼,广西大学内部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师生,为反对国民党当时反民主暴行,学生们发起了一场声势较大的“返梧运动”力主返回梧州重建校园,远离国民政府的掌控。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因其黑暗腐败的统治迅速走向衰亡,1949年后人民解放军挥军南下,逐渐解放广西,在广西大学先进师生群体的共同努力下,广西大学也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随着解放后时局逐步稳定,广西大学作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广西大学对院系课程进行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与改革,使得学校学科门类更为齐全合理,随之教学规模和层次也更上一个台阶。1952年初毛泽东主席为广西大学题写了校名,并沿用至今。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解放初期,为响应1952年国家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重新分配国内教学资源的决定,广西大学停办,相关教育资源和仪器设备分别调配到华中华南等多所高校。时至今日,从广西大学分散出去的各大院系,逐渐成长为全国鼎鼎有名的高质量大学院系,称得上是“漫天璀璨,桃李天下”。

1958年,毛主席批准广西大学恢复重建。1961年,广西工学院广西科技学院并入广西大学。1962年,广西林学院并入广西农学院。1970年,广西劳动大学并入广西农学院。1992年,广西农学院更名为广西农业大学。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九十载风雨征程,历经磨难,从梧州到桂林,从桂林到南宁;经历了粤桂战争、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十年文革,锻造了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高校风骨,见证了中国九十年来的起起伏伏,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能力有才干的学子,广西大学也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继续蓬勃发展。

广西大学如今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培育基地”、1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此外,学校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南开大学等28家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了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现在的广西大学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高质量国内一流大学




立校谋报国

02



广|西|大|学|校|训


勤恳朴诚,厚学致新” 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亲撰的校训。

勤恳朴诚:按照字面的理解,“勤”是勤奋、认真,“恳”是真挚、恳切。“勤恳”合在一起就是殷勤恳切。唐代柳宗元在《柳浑行状》中说:“词旨切直,意气勤恳”,就是指做事认真不懈。“朴”是朴直朴素、敦厚老实,“诚”是诚信诚实,真心真意。“朴诚”合在一起就是敦厚老实,艰苦朴素,诚信诚实。为人朴诚,就是朴实无华,诚心真意,以诚相待。大学既是传授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更是教人勤恳朴诚、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园。做学问也要“朴诚”,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诚心诚意,求真求实,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急功近利。

厚学致新:“厚学”既指有广博的知识和学问,又指崇尚知识,博采众长,且还有兼容并蓄,融贯古今与中西的要求。常说要厚积薄发,无论是做学问、搞研究,还是干事业,都必须有深厚的知识基础,才能达致目标。“致新”就是努力创新,与时俱进,要求通过学习研究,获得新知识,进行新创造新发明;要求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厚学致新”还是为学的两个层次,或者说是两个阶段。要达到“厚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学习志趣,这是人生强大的求知动力。而“致新”是为学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最高境界,要求致力去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努力认识新事物,创造新业绩。

勤恳朴诚,厚学致新”很好地体现了广西大学的办学传统人文精神,既有老校训的传承,又有与时俱进的创新。




广|西|大|学|校|徽


校徽图说

1.主体造型:齿状圆形(表示理工科)、稻穗(表示农科)、桂花(花中心是打开的书本,表示文法类),表示广西大学是一所多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大学;凤凰、星等表示学校是一个“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集体;八朵桂花代表来到广西大学求学的八方学子;

2.图案中心造型是由“GuangXi”开头字母“GX”缩写变形而成一只在飞舞的“凤凰”,也是“211”工程的变形字,代表广西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凰冠“x”的变形(“星”形),表示学校是一颗耀眼的星,即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 ”;

3.“广西大学”的行书体为毛泽东主席1952年为广西大学题写的校名;

4.“1928”为学校创办时间



03

承来路,望前程



广|西|大|学|校|园|一|隅


十八大以来,学校改革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顺利完成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工程学、材料科学、农学、植物与动物学、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生物与生化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成为“部区合建”高校,入选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自治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等,学校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九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广西大学秉持“保卫中华,发达广西”的办学宗旨和“勤恳朴诚”的校训,积累和沉淀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西大精神


学校占地面积2.13万余亩,其中广西亚热带农科新城(农林动科研教学实验基地)占地1.69万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8.5亿元,馆藏纸质文献总量416万册(含学院资料室),电子书刊366万册,电子期刊5.7万种,中外文数据库206个。学科门类齐全,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

2021年招生本科专业67个,其中37个专业按15个大类招生。下设26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6469人、全日制研究生13071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119人,攻读学历的留学生及港澳台生977人,各类在读继续教育学生63743人。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424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8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93人,专任教师1933人。

现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个“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广西一流学科,2个广西一流(培育)学科,13个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20个广西重点学科,2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和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我校的王丕建教授在牛、猪杂交改良研究上成就显著,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1985年获首届世界水牛会议“科学先驱者”奖张先程研究员主持的“籼型杂交水稻”项目获1981年国家特等发明奖卢克焕教授(第二完成人)承担的“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日波教授主持的“高活力a-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双飞院士主持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和“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分别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郑皆连院士领衔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团队奖牌,主持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第16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第36届国际桥梁大会(IBC)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陈勇教授领衔开发的“电动汽车自动变速器模块系统”获2021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此外,2006年以来,学校还获得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3项。学校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凸显服务亚热带特色资源保护利用与产业升级、服务面向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南海及北部湾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服务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和团结进步的办学特色和科研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大批成果转化取得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郑皆连院士


王双飞院士(中)与团队成员


陈勇教授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发达广西,复兴中华”的办学宗旨,紧紧抓住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国家推进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新机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创新创造、奋勇争先、全面一流”的广西大学“双一流”精神,以人才学科两个轮子为驱动,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战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科技攻关和社会服务,完善民生保障和服务支撑体系,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一流,为建设不负当年、奋进新时代的好大学而不懈奋斗。

注:数据更新至2021.12.31


@2022级研究生 西大生活的N面,待你来解锁!
@2022级新生 报到注意事项来啦
喜迎二十大 | 广西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党支部研究生小组赴福州开展八月主题党日活动

文案:广西大学官网、广西大学研究生会文体部

图片:广西大学官网

编辑:邱璐

审核:朱昱颖、邱璐、胡思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